欢迎进入某某花卉园林有限公司

关于我们 | 在线留言
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

0898235858

联系我们

BG大游
手机:15130372676
电话:0898235858
邮箱:2j9403yahoo.cn
地址:海南市海口市龙华区金宇街BG大游280号

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一文看懂芯片的封装工艺(先进封装篇2:晶圆级)

所属分类:新闻资讯发布时间:2025-08-27 15:47:21点击量:

  我们看下一个先进封装的关键概念——晶圆级封装(Wafer Level Package,WLP)。

  举个例子:传统封装,是先把大面团切成一块块,然后分别烘烤成蛋糕,分给大家吃。而晶圆级封装,是先烤一个大蛋糕,然后切成一块块,分给大家吃。

 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,任何在晶圆这一层级进行全部或部分加工的封装,都可以被认为是晶圆级封装。

  晶圆级封装出现于2000年左右,是半导体产业追求更高效率、更低成本的产物。

  1、由于侧面未涂覆封装材料,因此封装后的芯片尺寸较小。晶圆上,晶粒的密度更高,平均成本更低。

  晶圆级封装,可以分为:扇入型晶圆级封装(Fan-In WLP)和扇出型晶圆级封装(Fan-Out WLP)。

  早期的WLP,多采用扇入型。扇入型的封装布线、绝缘层以及锡球,都位于晶圆的顶部。封装后的尺寸,和芯片尺寸是相同的。

  上期小枣君说过,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之比超过1:1.14的封装,是CSP(芯片级封装)。扇入型WLP都1:1了,显然也属于CSP。所以,由扇入型晶圆级封装技术制成的封装,也称为晶圆级芯片级封装(WLCSP)。

  BOP封装的结构非常简单,Bump(凸点)直接构建在Al pad(铝衬板)的上面。如果Bump的位置远离Al pad,那么,就需要通过借助RDL技术,将Bump与Al pad进行连接。

  RDL是晶圆级封装(WLP)的核心技术,也是后面2.5D/3D立体封装的核心技术。在先进封装里,它占有重要地位。

  简单来说,它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PCB电路板。只不过,真正的PCB板是在芯片的外面,把各个成品芯片和元器件连起来。

  而RDL,是封装内部的“PCB板”,方便了XY平面(横向平面)的电气延伸和互联。它提升了封装内部电气连接的灵活性,能够让芯片内部布局更合理、更紧凑。

  基于之前晶圆制造的文章,大家会发现,RDL很像晶粒内部的金属连线(立交桥)。

  是的,RDL的工艺,和晶圆制作流程中的“盖楼”流程差不多(可以参考晶圆制作的那期),主要就是光刻、涂胶显影、刻蚀、溅射沉积、电镀铜等工艺。

  RDL也属于将晶圆制造(前道)工艺降维到封装(后道)中使用。和凸点一样,也是中道工序。

  1、在晶圆表面涂覆一层聚合物薄膜,可选的聚合物材料包括光敏聚酰亚胺(PI)、苯并环丁烯(BCB)以及聚苯并恶唑(PBO)。这是为了增强芯片的钝化层并起到应力缓冲的作用。

  3、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(PVD),溅射Ti(钛)与Cu(铜),分别作为阻挡层与种子层。

  5、通过电镀Cu工艺,在暴露出的Ti/Cu层上制造第一层RDL。(注意,电镀是将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并沉积在晶圆表面。)

  4、采用CMP(化学机械研磨,之前介绍过的)工艺,将导体层减薄至所需厚度,形成了一层RDL或通孔层。

  第二种工艺需要采用CMP,制造成本比第一种高。在行业里,第一种用得比较多。

  制作完UBM之后,通过掩膜板准确定位焊膏和焊料球,并将其放置于UBM上。

  随后,进行回流,使焊料与UBM形成良好的浸润结合,从而确保达到理想的焊接效果。

  过去的20多年,扇入型WLP广泛应用于移动、便携式和消费类产品。特别是低I/O引脚数(≤200)、小芯片尺寸(≤ 6mm x 6 mm)、低成本、低端、薄型和大容量应用的半导体器件,使用这种封装比较多。

  扇入型WLP虽然面积小,但是支持的I/O引脚数也少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芯片的I/O引脚数逐渐增加,扇入型WLP无法满足要求。于是,就有了扇出型WLP(FOWLP)。

  扇出型WLP中,RDL可以向外延伸布线。这样一来,封装的面积大于晶粒的面积,I/O引脚数可以更多,引脚间距也宽松。

  扇出型WLP最早于2006年由英飞凌最先提出。他们在手机基带芯片封装中实现了量产,并将其命名为嵌入式晶圆级球栅阵列(eWLB)。

  直到2016年,台积电基于FOWLP,推出了集成扇出型(InFO)封装,并成功应用于苹果公司iPhone 7系列手机的A10处理器(AP)中,才让扇出型WLP获得了整个行业的高度关注。

  凭借该项技术,台积电成功包揽了苹果公司之后每一代手机的AP芯片制造和封装订单。

  后来,FOWLP高速发展,衍生出多种变体,包括核心扇出(Core FO)、高密度扇出(High-Density FO)和超高密度扇出(Ultra High Density FO)等,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需求场景。

  FOWLP,是先切割,然后把芯片重新放置在人工载板上。接下来,再进行晶圆级封装。封装完,再次切割,变成最终的芯片。

  根据工艺过程,扇出式WLP可以分为芯片先装(Die First)和芯片后装(Die Last)。芯片先装又分为面朝下(Face Down)、面朝上(Face Up)。

  芯片后装的优点,是可以提高合格芯片的利用率,以此提高成品率,降低成本。也有缺点,就是工艺相对复杂。

  1、FOWLP是一种无载板(Substrate-less)的封装方式,不需要封装载板,更不用引线,可以大幅降低成本。

  2、FOWLP没有封装载板,所以垂直高度更低,能够提供额外的垂直空间,向上堆叠更多的元件。

  4、FOWLP可以将不同功能的芯片进行灵活集成,进而完成系统级封装(SiP)。这是后摩尔时代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。

  FOPLP(扇出面板级封装),是扇出型封装的一种,也基于重新布线层(RDL)工艺。

  它和FOWLP非常类似,最大的区别在于:FOPLP使用的载板,不是8寸/12寸的晶圆,而是方形的大尺寸面板。

  FOPLP采用方形的大尺寸面板,不仅单片产出的芯片数量更多,而且面积利用率更高。根据国际权威研究机构Yole的数据,FOWLP技术面积使用率85%,而FOPLP技术面积使用率95%。

  例如,FOWLP采用旋转涂布工艺,PI、PR等光敏材料(价格昂贵)的有效利用率只有20%。FOPLP采用狭缝涂布工艺,材料有效利用率达到85%以上。

  例如,FOWLP封装中,光罩的尺寸小,单次曝光面积有上限,需要通过拼接的方式曝光,效率低,良率低,影响产能。

  而FOPLP封装,单次曝光面积是FOWLP的4倍以上,效率高、良率高,大幅提升了产能。

  通过优化封装结构,以及选择合适的材料,FOPLP可以有更好的散热性能,降低芯片工作温度,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和寿命。

  FOPLP在大面板上重新分布半导体芯片,能够在单个封装内集成多个芯片、无源元件和连接,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,甚至更高的性能。

  当然,FOPLP也有缺点,包括面板尺寸和组装工艺未能标准化、封装密度较低(与FOWLP相比),以及芯片翘曲问题等。

  目前,FOPLP板级封装凭借刚才提到的优点,在射频芯片、电源芯片、高频芯片、传感器芯片等领域展现了非常不错的应用前景。

  包括台积电、英伟达、三星、群创光电等在内的很多厂商,都表示了对FOPLP的关注,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。FOPLP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攀升,预计2027年左右会进入一个技术成熟阶段,应用于AI GPU等芯片封装场景。

  FOPLP载板的面积大,所以,在生产和处理的过程中,容易出现翘曲等问题。

  所以,相比于传统的硅材料,FOPLP的载板材料主要是金属、玻璃或其它高分子聚合物材料。在这些材料之中,玻璃在机械、物理、光学等性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,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。

  玻璃基板的表面比塑料(有机材料)基板更光滑。在同样面积下,能够开孔(下期会提到的通孔)的数量也比塑料基板多。这极大提升了芯片之间的互连密度,有利于实现更复杂的设计,更有效地利用空间。

  在热学性能、物理稳定度方面,玻璃基板也表现出色,不容易因为温度高而发生翘曲或变形。

电话:0898235858
liNK 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2020-2026 BG大游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 
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24389228